北京时间11月21日 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媒体一行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相关领导和学校负责人介绍了体教结合状况,媒体随后参观了南京市第三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和南京体育运动学校。
一、南京市业余训练情况简介
南京市青少年业余训练目前开设27个项目,分别为: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棒球、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摔跤、柔道、拳击、举重、跆拳道、武术、射击、射箭、击剑、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跳水、蹦床、赛艇、手球、女子橄榄球。南京市一共有7所直属训练单位和13所区县业余体校。南京市目前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7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4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10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所;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多年来,南京市业余训练为国家、省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截止目前,南京市世界冠军人数已达到28人,涌现了栾菊杰、杨阳、赵蕊蕊、肖钦、惠若琪、许安琪等一大批知名运动员。
南京市业余训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训练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南京市业余训练建有较为完善的三级网络体系。第一级是市代表队,主要是以各直属训练单位为主,区县市队为补充。市代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同时还直接承担省运会的参赛任务。第二级是普通布局班,就是我们常说的市队梯队和二线队伍,这个级别主要分布在各个区县,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市队输送人才和参加市运会的任务。第三级是传统校和网点校,主要负责向普通布局班或是市队输送体育苗子,是我们最基层的选材点。这三级网络层层衔接,共同构建了南京市业余训练的完善体系。
2、训练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不断丰富业余训练模式:积极尝试市队区(县)办、市队校办。在有条件的区(县)推进市队区(县)办,目前南京市已有10家区(县)承担了南京市队项目:玄武区开展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跳水、羽毛球;白下区开展蹦床;秦淮区开展射箭;建邺区开展女子足球;鼓楼区开展棒球;下关区开展羽毛球;栖霞区开展射击飞碟;江宁区开展垒球、棒球;六合区开展女子橄榄球;高淳县开展羽毛球。一些项目如垒球与江宁高级中学合作,棒球与宁海中学合作,正在积极推进市队校办。打破单一的市队办训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区(县)、学校等优质资源,丰富了业余训练的内涵和外延。
不断提升业余训练层次:积极尝试和国家队、解放军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作。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合作,在南京溧水县成立了国家青年橄榄球队的训练基地。与八一解放军队合作,在南京下关区成立了解放军羽毛球青少年训练基地。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立了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南京市二十七中、南京邮电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三位一体、联合共办女子篮球队的模式。这些有益的尝试不仅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更极大提升了南京市业余训练的层次,使南京市业余训练输送的后备人才有了更多的成才渠道。
3、训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南京市相继成立了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篮球、射击、击剑、羽毛球等8个项目的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了篮球、排球、体操、田径、游泳、击剑、网球、羽毛球、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足球等十多位项目责任人。项目中心管理和项目责任人管理点面结合,使业余训练管理的层级更加分明,有效地推动了各项目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南京市业余训练规范化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训练过程的各项制度都真正做到了有章可依、有据可查。重管理、重培训、重学习,以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项目责任人、训练科人员组成的训练管理团队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每一所训练单位共同的指导思想。
二、南京市体教结合情况简介
南京市体教结合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和长江路小学联办体操队,开了南京体教结合的先河。三十多年来,南京市体教结合始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人才共育”为方针,教育、体育密切配合,成绩显著,形成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等一批知名品牌的体教结合学校。南京目前28位世界冠军中,有18位是从我们体教结合的学校中走出来的。光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一所学校就先后涌现出5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南京三中的女排曾五次荣获世界中学生比赛冠军。梅园中学的男排曾两次荣获世界中学生比赛冠军。南京九中的男篮多次荣获洲际和全国中学生比赛的冠军。近几届中运会上,南京多支体教结合运动队代表江苏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南京市体教结合工作在30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经历各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校因为运动员借读困难、训练场馆缺乏等条件的制约,利用文化学校优质的场馆设施进行训练,这还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资源共享。第二阶段是随着双方的不断深入接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体校和文化学校开始着手联合办队、共同管理训练队伍。双方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体校负责抓好运动队训练、比赛,学校负责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德育教育等工作。体校和学校不再仅仅是场馆资源的结合,已经上升到队伍共管、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层面。第三阶段是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尝试的区(县)队、市队校办,由条件成熟的文化学校直接承担区县代表队甚至是市代表队的训练任务。训练、参赛、管理、教学、保障等工作都由学校完全承担,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其进行投入、管理和考核,从队伍管理上的单纯结合上升到体制机制上的深层结合。
三、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情况简介
2010年,南京市体育局和南京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南京市推进教体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实施办法》,这是近十年来南京市首次在体教结合工作上出台政策性的规范文件,也为未来5-8年的南京市体教结合之路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政策性文件中,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全方位地明确了南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方针、结合形式、结合内容,为南京市体教结合工作提供了行政层面的政策保障。在文件中,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提出,要将市体育局为主命名的“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教育局为主命名的“南京市体育基地学校”合并,共同创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要将阳光体育学校打造成为真正由体育和教育部门一起共同命名、共同管理、共同投入、共同受益的体教结合新模式。
2012年5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一起下发了《关于创建阳光体育学校的通知》,阳光体育学校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和实地评估,6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一起确定命名了126所阳光体育学校。这126所阳光体育学校涵盖南京市13个区县涉及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击剑、体操、摔跤、跆拳道、艺术体操、射击、射箭、蹦床、武术、棒球、垒球、手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健美操、花样游泳、柔道、拳击、赛艇、举重、跳水、独轮车、定向越野、体育舞蹈等32个体育项目。11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又一起下发了《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阳光体育学校的长效管理机制。12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一起共同投入的700万阳光体育学校经费全部下拨,每所学校平均5-6万的专项经费可谓力度空前。
在明年的工作中,阳光体育学校将作为南京市体教结合的主阵地,在“阳光体育进校园”、“一校一品”、“名校办名队”、“教练员进校园”等方面全面推进。所有的阳光体育学校将全面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为落实体育锻炼和提高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所有的阳光体育学校都要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不仅要在全体学生中普及特色体育项目,更要建立自己的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运动队,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运动会。鼓励部分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和训练资源优质的体校进行深度结合——“名校办名队”,使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体育资源强强联手,打造全国知名的学校体育品牌和体教结合运动队品牌。选派50名左右的教练员进校园,每名教练员辐射2-3所中小学。通过教练员进校园一对一帮扶,提高学校体育老师的业务水平,帮助学校编写体育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体育专项能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