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网10年,既有长期支持的绝对死忠,也有逐渐加入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故事,正是赛事不断成长的写照。
铁杆球迷 坐着动车追比赛,十年倾心
2004年,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呱呱落地,谢锐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了网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关注广网。
大学毕业后,谢锐到深圳工作。“看球的开销可不小,我每天都要翘班半天,然后从深圳乘动车到广州,有段时间(广网迁至萝岗开发区网球中心)还得从天河打的到萝岗,待比赛结束后又得坐车去天河,然后再乘动车回深圳。”谢锐大致算了一下,他为广网的单天花费要200-300元,一届看下来得准备上千元资金。
办赛10年以来,广网的观众成逐步上升之势,不过也遭遇过一些低谷,特别是在芳村和萝岗办赛的那段时间。“广网刚开始办起的那几届稍显冷清,到了正赛第三轮之后,观众才会多起来。”观战人数少也为谢锐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找球员的后援团聊天,再就是拿运动员签名。
谢锐骄傲地向记者秀出了自己的笔记本,晏紫、彭帅、谢淑薇等金花都在上面留下过签名。“以前的球员签名很好拿,后来要签名的人多了,你就得等上一段时间。现场追了这么多年网球,我拿到的签名足有20-30个。”
对比广网今昔,谢锐的感受是球员档次高了、赛事服务好了、现场球迷多了。“能在现场看到一些大牌,赛场(天河体育中心)又位于市中心,这对广大球迷来说的确是个福音。”十年间,谢锐从一个网球门外汉变成了资深铁杆,平时会打上几拍。“我只要一开网页就会去看网球消息,也会半夜起床去翻直播。你如果要我现在去做网球新闻,我感觉完全没有问题。”
谢锐非常喜欢看女子网球比赛,因为女子球员相对来说动作慢、球速慢,能够较好地观察技术和球路,适合网球业余爱好者学习。今年广网日益临近,谢锐暂时还没有动身购票的念头:“我在等广网官微送我门票呢,没有的话我再自行解决。”
新晋粉丝 从追罗布森始,到追逐广网
跟谢锐那样的广网铁杆不同,陈虹后于去年第一次接触广网。“那是一个临时的决定,我周五晚上才知道罗布森打入了广网决赛,决赛就在周六上演。”
陈虹后喜欢上罗布森是在2012年,这位英国球员让陈虹后印象最深的有3场比赛——— 奥运会女单第二轮负于莎拉波娃、奥运会混双决赛搭档穆雷负于阿扎伦卡/米恩伊、美网女单第三轮战胜李娜。“罗布森的身材很适合打网球,进攻也比较犀利,加上年纪小潜力大,这都是她的优势。但我暂时不敢说罗布森未来能发展得多好,首先是伤病有点多,此外她还得加强技术的细腻度。”
去年9月22日,陈虹后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来到了天河体育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去现场观看网球比赛,没有带相机,买的是黄牛票。”陈虹后坐在了罗布森休息区的后面,与她的教练同排。“专程来看罗布森的球迷不多,我们一起为罗布森加油,每喊一句‘Com eon.Laura!(加油,罗布森)’都需要鼓足勇气。”罗布森最终以3比6、7比5、4比6输给了谢淑薇,无缘广网冠军。“能在现场看到自己喜欢的网球运动员当然很兴奋,但看着她输球又有点遗憾。”陈虹后悲喜交加的心情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她在赛后拿到了罗布森的亲笔签名,并把她签过的网球用一个布袋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今年我肯定还会到现场看广网。”陈虹后做好了详细计划:做一块为罗布森加油的纸板;主线是看罗布森,同时还会关注彭帅、郑洁、U·拉德万斯卡等人;拉上好友一起到场观战。“现场支持罗布森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未来最想做的就是近距离观看一场纳达尔的比赛。” 南都记者 黄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