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靠的是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但是他们中能够成为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成为成功者的铺路石,成为金字塔的底座和基石。他们把欢乐的童年和充满活力的青春都献给了训练场和赛场,退役时已错过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并且往往是一身伤病。
退役后的人生之路,他们该如何走?
□为生活打拼,酸甜苦辣各不同
从12岁进入少体校到23岁退役,曹桂兰把11年的美好时光都留在了田径场上。1986年进入福建省体工队后,她主攻撑杆跳高,曾以3米60的成绩排名全国前列。但在一次全国田径锦标赛中,由于下大雨杆特别滑,她失手从3米多高的空中摔下。伤情影响了训练,她不得不在1989年退役。
退役后,曹桂兰没有等待,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她最开始当了一名录像带推销员,后来又换过好几个工作,在帮别人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之后,她开了一家酒吧,自己做老板。她说:“运动员的乐观、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
在福建,像曹桂兰这样自强不息的退役运动员还有很多。比如,前举重运动员林祥魁开办了“祥魁健身馆”,并实现多家连锁经营;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陈子荷创办了“子荷乒乓球学校”……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感到就业困难。客观上,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计划性、指令性安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主观上,运动员从小就参加体育训练,耽误了文化知识学习,文化水平、学历普遍不高,缺乏一技之长。于是,不少运动员发出“流汗、流血又流泪”的感叹。
同时,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难,久而久之,专业运动队的“出口”就会出现淤塞现象,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的机体就会产生障碍。老的运动员没有安置好,也会影响后来者的信心和士气。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20%的退役运动员亟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已经影响到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福建省常年积压300多人,占在训人数的30%,比原来规定的15%高出很多。
□多渠道安置解后顾之忧
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经过反复酝酿,今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进行了规范。
今后,福建省退役运动员主要有3条出路:一是组织安置,即获得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全运会冠军的运动员退役后可由政府指令性安置就业,目前已有6名优秀运动员通过这条途径就业。二是自主择业,即根据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和比赛成绩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三是进入高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
为鼓励运动员上大学深造,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退役时申请进入全日制高等学校学习的运动员,给予最多6个月的复习迎考时间,在此期间发给全额体育津贴;复习迎考期间,省体育局统一组织4个月的考前辅导;退役运动员被高校录取后,一次性发给与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标准相同的助学金。前游泳选手黄正目前正就读于一所大学,他一次性获得了10万多元的助学金,这笔资金将有力支持他的学业。
此外,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将于明年竣工并开始招生,将有力促进体教结合,使运动员训练、学习两不误,将来投身社会时有一定的技能和学历。
福建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将成为退役运动员的另一条重要出路。他透露,福建省需要成千上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省人大通过《体育经营管理条例》后,社会体育指导员将持证上岗,而退役运动员在这一行业大有可为。
□自主择业:339名退役运动员获3400万补偿金
福建省的安置文件出台后,多数退役运动员勇敢地选择了自主择业。8月9日,首批经济补偿金在省体育局发放,140名退役运动员一共获得1051万元经济补偿金。曾获洲际比赛和全运会冠军的羽毛球名将陈红勇获得了20多万元补偿金。
前技巧全国亚军杜锦恩激动地说:“退役这么多年了,没想到政府还记得我们,新的安置方案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自主择业、已退役16年的曹桂兰听到消息后感觉好像天上掉了馅饼,她说:“退役10多年了还有人记得我们,让我感到很温暖。”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福建省共有历年积留下来的339名退役运动员需要通过自主择业的方式予以安置,他们将分批获得经济补偿金,总金额达3400多万元,人均10万元左右。他们中退役时间最长的已达26年,年龄最大者43岁。为了筹措这笔资金,省财政拨款500万元,其余部分由省体育局负责解决。
福建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的补偿金有受益面广、补偿标准高等特点。在完成历史积留退役运动员补偿金发放之后,每年都要向当年退役的30名左右运动员实时发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位负责人表示,对历年积留下来的退役运动员进行全面、妥善的安置后,福建竞技体育将放下历史包袱,重新轻装上阵。新华社福州8月24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苏杰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