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中超出口转内销真相:中国人的大智慧与小聪明

2009年07月27日19:4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钱琨

  辽足的反击

  辽足并不完全是蒙在鼓里,在第一时间得知戴琳可能转会到萨拉热窝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着暗渡陈仓的好戏。在2009年1月,戴琳与辽足已经开始冷战,戴琳认为400万人民币的转会是要废了他,辽足则是宁可要废了戴琳也要拿到400万人民币。戴琳在冲动之下曾经说出他要让辽足一分钱都拿不到的话,双方翻脸;戴琳在二月初则由自己表明将加盟波黑球队,辽足此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是他们行动过慢,而且在国际转会方面,首先使用的是国际足联转会章程,而非中国足协制订的章程,无合同在身的戴琳当然具有自由选择权。

  戴琳转会到波黑萨拉热窝斯拉维亚俱乐部的合同生效后,戴琳没有作任何出国打算,辽足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们不止一次表明要上诉国际足联,要求萨拉热窝斯拉维亚俱乐部根据国际足联章程(2005修订版)中关于U23岁以下球员转会培养费支付规定,要求斯拉维亚俱乐部支付戴琳培养费用,支付年度为五年,每年计三万欧元。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最高潮期间,这笔钱约合人民币135万元,可以说,如果当时戴琳的经济人更加理智或者聪明一点,把这笔资金在第一时间付出,那就不会出现了现在所谓专业人士所描述的“戴琳转会的内伤”。

  斯拉维亚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一个人头俱乐部,这样的人头俱乐部是由经济人安排的,俱乐部可以从中国式的“出口转内销”的转会案例中抽到一部分收入,当然,这些收入少的可怜,仅仅是五位数以内的收入;而象斯拉维亚这样以培养年轻球员为主的俱乐部,也想不到辽足可以为一名年轻球员开出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这个价格可以使西甲和意甲的中下游俱乐部买到一名本土或者东欧的实力型球员,如果是本土球员,这位球员可能是意西乙级联赛射手榜前五名的球员,如果是东欧的球员,这名球员可能有国字号效力的经历。

  斯拉维亚并没有理会辽足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责职只是程序上的接纳,剩下的事情是由戴琳的经济人来操作的,这是斯拉维亚未能够对于辽足的培训费要求作出回应的原因。而这也成为辽沈媒体爆炒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戴琳转会事件存在“硬伤”的理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umiaoyao)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