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丛学娣曾是马拉松冠军 为篮球日投千个“七分”

2009年09月10日08: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1977年的水电路178号门口还挂牌“上海市友谊中学”,更名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那是两年后的事了。但是它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从建校之日起就像“传家宝”一样留传至今。

  就在1977年,14岁的丛学娣在这里走上了职业篮球的道路。

“场地还是这块场地,只是现在换成了地板,那时候还是烂泥地,篮板也是木头的。宿舍,有两栋是女生宿舍,床是上下铺的床。”当收到母校50周年校庆的邀请,20多年前的一幕幕又在丛学娣眼前变得生动起来。

  早在丛学娣还在常熟路小学念书时,她就是篮球队的主力。不过,不少教练望着她,会惋惜地说:要是再高10厘米就好了。她是静安区的马拉松冠军,5000米跑下来轻轻松松大气不喘,可进到专业队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那时候学校就管得很严,每天出早操,上午学习、下午训练,晚上还有夜自修。”四年的少体校生活,丛学娣如今说来已是轻描淡写。她率领的上海女篮中也有从少体校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只是这些孩子已经不太知道当年的那段故事了。

  那时候,丛学娣几乎是全校起得最早的运动员。6点出早操,她必定5点半就开始跑步或者练投篮。只是在她看来这好像不值一提。“我还不是最早的,虽然已经提前了半小时,但我每次到训练场,已经有足球队的老教练在跑步了。”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给自己加练,做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丛学娣说,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篮球。“前一天训练中感觉练得不够好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我一定抽出时间补回来。”

  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女篮人才辈出的年代。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篮就夺得铜牌。也正因为竞争激烈,丛学娣在1981年上海女篮选拔队员时,篮球生涯第一次遇到了挫折。因为年纪小,跑跳又太多,第一次体检时医生认为她膝关节不行。“那时篮球人才很充裕,全队有很多专业队员,部队球队也特别多。”在第一次落选上海队后,南京部队有意将丛学娣收至麾下,但丛学娣不甘心,找到当时体育医院的院长,为她专门做了一次复查。这一次终于如愿。

  此后,她的加练“变本加厉”:每天训练结束后,从不同的角度投三分球,投中200个才罢休。后来,又把三米线移至七米线,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向直径和篮球大小差不多的篮框投进300个球。为了这300个“七分球”,她每天要连投上千次。不仅练得一身百步穿杨的本领,更塑造了一段传奇生涯。

(责任编辑:老满)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