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上海体操翻身仗不足为喜 难觅本土新人让人感叹

2009年09月23日08:3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谷之后,上海体操终于在济南以4金1银2铜的优异成绩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过,在所有金牌选手中,除了吊环冠军严明勇是上海小伙外,其他的小花无一例外都是“新上海人”:眭禄和肖康君是湘妹子,付彬彬、杨如雪和张宇皎来自辽宁,谭思欣的老家在广东。
这不禁让人感叹,上海体操为何缺少“本土小囡”?

  上海市体操中心主任沈利龙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些无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上海过去几十年体操的成绩都不景气,很少人会关心这个项目。第二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很少有家长舍得把孩子送来练体操。”

  其实,竞技体操的选材问题已经“为难”了沈利龙很长时间。有人认为上海孩子在身形身材上“先天不足”,沈利龙认为并非如此:“上海人口众多,其实找出有体操天赋的孩子并不难,难就难在"说不动"。”上海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出路放在了学习成才之上,一些孩子有天赋,家长也会觉得练体操太累、太危险,很少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操队去“受苦”。据介绍,上海目前有10个区的业余体校设有体操训练,但学员不超过1000人。而一线至三线从事竞技体操的运动员,总共只有300人左右。体操后备人才相对比较多的,是徐汇、长宁、黄浦和卢湾几个区。“我们甚至要去大街上、大广场上找好苗子,大多数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才肯让孩子走这条路”,上海队一位教练感叹说。

  体操中心只能把眼光放到上海之外。眭禄、肖康君是上海队从体操强队湖南引进的选手,其他一大半女队主力,来自于上海体操中心建在辽宁盘锦的训练基地。多年前,辽宁体操队解散的时候,上海买断了辽宁盘锦的一个体操训练基地,每年近20万元的投入,让这些原先“窝”在体育馆走道里训练的孩子们走进了体操馆,同时也解决了上海体操选材的燃眉之急。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有上海本地选手为上海体操争光”,沈利龙说,“其实练体操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苦,而且练体操还可以塑造体形,锻炼气质。在美国,女孩子小学阶段练体操是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为了能在上海本地找到更多的体操好苗子,上海体操中心正着手联合教育局,在全市幼儿园推广“快乐体操”,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熟悉这项运动。此外,上海体操中心依照辽宁基地的成功模式,还在闵行区交大实验小学建立了另外一个训练基地,着手本地选手的培养。

  沈利龙说,基础工作做好了,选材的问题就能缓解了。或许用不了几年,全国甚至世界体操的领奖台上,就有我们自己培养的“上海小囡”了。
(责任编辑:韩炯)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