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奥运”所提倡的全民参与性,毫无疑问对于民间体育来说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共震效应”。
全民健身搞搞震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体育运动向其本质的进一步还原。
该条例明确写到,“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尽管这个时期的竞技体育仍然坚持“为国争光计划”,但由国务院发布的这一条例还是史无前例地将“全民健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民间体育的繁荣无异起到了前所未有推动作用。
进入到21世纪,中国人的体育健身诉求越发高涨,这一时期各大城市的健身房和各种类型的体育场馆争相开放,体育健身行业也随之迎来一个春天。
用2005年的北京市来作例子,有数据表明,那时北京就有各类体育场地58种类型12106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610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6006个,每10000人拥有8.3个体育场馆。与1994年的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相比,北京市的标准场地数量增加了14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0.86平方米扩大到2.2平方米,人均建设体育场地累计投资金额由192元提升至975元。
这些数字在“疯狂的北京2008”之后肯定还会有一个激增。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里程碑,同样也是中国民间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全民奥运的结果,就是体育运动在完成“为国争光”的任务之后,在民间体育中体现出来的其本来面目的进一步还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