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足 > 国足|国足征战2014世预赛 > 各方评论

竞报:中国足球落后到底怨谁

2011年11月17日01:53
来源:竞报 作者:亮仔

  文/亮仔

  周三晚看国足客场对阵新加坡队,电视解说员一句又一句的“尊严之战”,听得我直想吐。转念一想,哦,莫非他是在暗示国足的“尊严之战”太多?

  这么些年来,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轨迹很稳定,基本都是“开局不利”、“希望尚存”、“理论出线”、“彻底绝望”。能让球迷心平气和看完的比赛,很少是提前“出线”,很多是提前“出局”。对这样的鸡肋比赛,常用的说法正是“尊严之战”,但其实尊严早就被输光了。

  中国足球的落后面貌,既与体制的落后有关,也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本就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球迷的怒火,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恨铁不成钢”。但奇怪的是,据说某位电视解说员居然认为,很多球迷自己并不踢球,所以这部分球迷也要对国足的失利反思。言下之意大概是说,既然你没有为中国的足球人口增加作出实质的贡献,凭什么要求中国足球进步呢?

  把中国足球的疲软赖到球迷身上,这还真是有创意。按照我的理解,“足球人口”就是足球爱好者,或者经常踢球的人。比如说,我的正式职业是记者,但喜欢足球,不光自己踢,还带儿子一起踢。但这并不代表我要和职业足球发生任何关系。更何况,据我观察,即使是欧洲五大联赛,虽然场上踢球的都是壮小伙儿,但看球的却是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我就不信,这些球迷难道都踢球?不踢球就不能关心足球?

  当然,从长远来说,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真正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群众基础。但至少在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方面有什么改善——我给儿子报了足球兴趣班,结果发现教练水平很一般,甚至有可能毁了孩子的兴趣;我自己要去踢会儿球,发现场地不仅价格不菲,而且经常人满为患;我打开电视看场球赛,却发现解说员满嘴跑火车,除了抒情就是煽情……

  假设一名足球运动员从6岁开始练球,在22岁到达职业的黄金年龄,那么这个培养周期就是16年。以目前的发展情况,我认为可以大胆预言:从现在开始的16年后,中国足球仍然不可能迎来质的飞跃。但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心情沉重,一起去踢会儿球,放松放松呗!

(责任编辑:绳垚)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