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第五十五期 2013-10-11
2009年6月,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的陈正雷和陈小旺一起入选陈氏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次的“太极拳交流大赛”,除了两位“非遗传人”,同为“四大金刚”的朱天才也来了,独独缺了王西安。几天前,他刚在距离焦作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温县县城,做了七十大寿。看到三位站在台上,台下一片叫好。传承,是陈氏太极拳四百年的关键词,而七十多年前,陈家沟的太极拳的确曾走到断裂边缘……【详细】                            【更多锐体育策划
文革时毛泽东一句话拯救陈氏太极
陈氏十八世祖陈照丕

不回去传拳就断了

1941年,陈家沟遭蝗虫灾害,两年绝收,人们吃草根、树皮,为了活命,青壮年大多跑去西安逃荒要饭,“穷习文,富习武”,肚子都吃不饱,太极拳就完全衰败了。对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来说,1958年,陈氏太极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回到了村里……【详细】【评论

“打太极拳不犯法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太极拳成了大毒草……1969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此后打太极拳不犯法了……【详细】【评论

陈照奎三回陈家沟

为了把太极拳推广下去,村里规定,白天在大队有个大舞台,陈照奎在上面教,谁来学拳都计工分,等于参加劳动,教到吃早饭时间,算2分,可参加分配……【详细】【评论

太极拳走向市场

耍老虎到武术外交

1983年,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正式走向世界。这一年,朱天才被派往新加坡,陈正雷首次访问日本。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殿下跟三蒲英夫学过太极拳,邀请陈正雷去皇宫做客。在三笠宫的客厅里,陈正雷第一次看到电视机:“乖乖,那么大,简直就是电影银幕了。”

武术外交始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年2月底,基辛格在江青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观看中国武术表演,当场向体委副主任李青川提出:“我们想邀请中国武术团到美国去访问”……【详细】【评论

师徒制与学员制

村里现在在国内外教授太极拳的拳家,“不下60个人”。从1972年第一次收徒,陈正雷的弟子也越来越多。直到1999年,他们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太极拳拳馆,才改变了免费教学的惯例,开始摸索市场化的传拳模式。……【详细】【评论

洋弟子学习太极拳
内家十年不出门,外家三年打死人
陈正雷和子女练拳

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有两种:一是武侠电影、小说里“借力用力”的盖世武功,另一种是公园里老人们用来活动筋骨、打发闲暇的健身操。作为一种拳法,太极拳究竟能不能用来格斗?格斗起来,和咏春、截拳道这类拳法又有何区别?要练多久,才能“盖世”?

陈正雷:有句话,“内家十年不出门,外家三年打死人”。练习外家拳,三年后拳脚功夫就可以出门应付,过过招。但内家拳是先练内劲,要练十年后,才懂得其真正的内涵。

陈正雷: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我都接触过。从外形来看,有的气壮如牛,人高马大,四肢发达,有的腿功很了得。我们太极拳讲根基稳固,下盘稳定,上肢轻灵自然。上盘再厉害,下盘不稳固,也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它们和中国的外家拳着重点不一样,练的方法也不同。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吸取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方法。

陈正雷:陈氏太极是阴阳结合,分刚分柔,刚柔并济,共分五层功夫。太极拳有五层功夫,能到二层的都不多。比赛场上能拿冠军的,多是二层功夫,连三层功夫都达不到……【详细】【评论

名师不是有名的师父 是明白的师父

陈正雷弟子王海军谈太极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老人运动,对太极拳不理解。比如练起来很慢,但慢是为了你的动作更快,劲力、动作更准。如果你的肌肉很僵,速度就加不上,出去的劲力不是一个完整的劲,是散劲,是肢体局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出拳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很大一部分。通过松,力量才能完整地到达肢体梢节。

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是借力打人,但不是非要对方先用力,他不用力可以把他的力引出来,只要他身体的劲一僵,就能找到空隙,就被打出去了。练拳练得多的,会知道对方身体顶在哪里,劲卡在哪里。知道弱点,就很容易摔他,这就是太极拳里的避实击虚。

跆拳道、柔道等武术,能流传到现在,肯定有长处。但我感觉,所有武术里,太极拳是最完整的。有的武术就练习摔法,有的就练习踢法。好的传统武术,至少必须有5个东西:抓,拿,摔,打,跌,少哪项都不行。在战场上,光一个摔,不懂打,不懂踢,是不是不全面?太极拳里都得学……【详细】【评论

陈正雷率弟子练拳
陈氏小架,静悄悄传承
陈氏小架,陈伯祥

陈氏太极拳还有一种风格,陈氏小架。陈伯祥是小架的代表人物,现在全国各地练小架的,80%出自他门下。按族中辈分算,陈伯祥是陈家第十八世,跟陈照丕一辈,比“四大金刚”中的陈正雷、陈小旺还高一辈。

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陕西逃荒的路上,三四岁才回到陈家沟。陈伯祥自幼性格安静,并不太喜欢学拳。1958年陈照丕回乡后,与族中老人商议,让族中子弟分别学陈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学大架的跟陈照丕,学小架的挑了陈伯祥、陈俊凌、陈启亮,跟着陈克忠学。五十多年前,整个村子就他们两人传拳。“我老师跟我同辈,他从没让我叫过他师傅”。

陈氏小架以前是叫大圈、小圈,理论一样,练习方法基本也一样,有些动作略有差异。陈长兴住村东南角,陈有本住北角,他俩教的架,陈伯祥小时候都叫南头架、北头架。大架小架的说法,是1950年代后,顾留馨第一次在《陈氏太极拳》一书中提出来的。

传统在不断更新。昔日只在家族内部流传的绝艺,经陈长兴传给杨露禅,两百多年间,演化成陈、杨、吴、武、孙、赵堡架、忽雷架等主要流派……【详细】【评论

史上首次陈氏太极拳PK泰拳
关于太极拳,您想说点什么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