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早报记者 陈均 发表于2010-09-14
随着卡特击败伯内特加冕冠军,不经意间,荣威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
IC 资料
今年大师赛最受欢迎的两位球星,罗伯逊(上)和亨德利 早报记者 张栋 图 续约之年盘点斯诺克上海大师赛
主办方讲述四年亲身经历
中国已成斯诺克运动商业变革的 实验基地
随着卡特击败伯内特加冕冠军,不经意间,荣威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与F1、网球大师赛和国际田径大奖赛齐名的顶级赛事、城市名片、世界斯诺克版图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看上去,四年的打造已经让上海大师赛从当初懵懵懂懂的试水者变成了一股成熟的新贵力量,在5年合约即将到期的时候,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巴里·赫恩早已给出了肯定:“这是一项成功的赛事!”但就续约、就票房、就商业开发,上海大师赛依然有必要做出更新的判断,提出更新的目标。
续约年的博弈:找到
受众不代表找到了市场
毋庸置疑,随着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的出现,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有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上海仅有台球房500家,而在四年后,这个数字改写成1500家。除了台球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中国打台球的人群也在大幅度增加,据中国台球协会前秘书长唐凤祥介绍,不断涌入的新的顶级赛事已经为中国培育了超过6000万的台球人群。而更直观的数据来自于收视率的统计,赛事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主任张晓宁透露:“在中国,目前斯诺克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在各项运动中名列前三。”
一切看上去很美,不过上海大师赛的成功扎根、成长是否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呢?实际上,从赛事主办方给出的信息来看,虽然大师赛在普及台球运动和培养台球的群众基础上已经给出了完美答卷,但从赛事本身而言,票房、商业赞助这些经济增长点上显然有所不足。
“我们已经举办了四年赛事,第一年票房超出了估计,第二年因为赛事放在十一黄金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人群,票房有所下降,第三年票房回升,甚至超过了第一年的票房,那是因为我们在票价上做了很大调整,大幅度的降价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今年,我们的票房大约是去年的七成。”听上去,大师赛的票房并未因为赛事的成熟水涨船高,赛事主办方东亚体育有限公司坦言,“今年票房下跌,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继续降低了票价,另一方面我们宣传推广的启动时间较迟,但我们依然有必要寻找新的症结。”
除了票房还没有达到期望值,在商业开发上,上海大师赛也在纠结,“广大的斯诺克人群和高收视率并不等同于高票房和众多的赞助,今年的赛事我们保留了台博会,增加了业余大师赛,但这本身并不是利益增长点,旨在让赛事变得更加丰满,为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而在中国,斯诺克的市场仍在逐渐培育中,如何让众多商家加入进来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我们继续的努力。”
历史后遗症:切身
体会国际台联混乱
目前,上海大师赛的冠名赞助商是荣威汽车,今年新加入的赞助商仅仅是昆仑山矿泉水,“除了中国本身的市场还有待于开发,世界斯诺克协会对于这项运动的市场化、商业化推动的力度不够是更重要的原因。”东亚体育一语中的,实际上,相比于悠久的历史,在商业化和全球化方面,斯诺克运动只是一个稚嫩的新生儿,甚至有夭折的危险。最典型的例子,作为斯诺克版图中的皇冠——世锦赛,其参赛人群除了一部分来自中国的球手,大多数都是英联邦国家的选手,斯诺克世锦赛看上去更像是斯诺克英联邦锦标赛;而在商业开发上,斯诺克球手的钱袋子最能说明问题,作为斯诺克球坛最能赚钱的球员,奥沙利文一年的收入还不及足球明星C罗一个月的薪水,也不及老虎伍兹的球童赚的多。
因为烟草赞助商的退出,现在很多在英国本地的斯诺克大赛都面临裸奔的窘境,不得已纷纷靠博彩公司出钱维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没钱,斯诺克在全世界的发展已经走入瓶颈。去年英锦赛开幕之前,一年一度的世界斯诺克大会在谢菲尔德召开,会议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选举世界斯诺克协会的新任主席。在选举中,巴里战胜了前任主席沃克尔爵士,沃克尔的下台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在斯诺克商业化的推动方面收效甚微,从2004年当选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到现在,沃克尔并没有在斯诺克全球化发展以及增加比赛数量和奖金上取得巨大的突破。由于近来金融危机,使得斯诺克一个赛季只有6站排名赛,除了两站在中国举行的排名赛之外,其余几站赛事奖金并没有提升,有的赛事奖金甚至还不如本世纪初,这根本上触动了握有选票的球员的神经,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
相比于斯诺克在全球乃至英国本国遭遇的尴尬,上海大师赛的诞生仿佛一下子让世界斯诺克协会看到了曙光。在接受采访时,世界斯诺克协会新任掌门人巴里就憧憬:“中国是一块新大陆,是我们在远东最大的市场,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这将揭开斯诺克的新篇章。”巴里俨然把中国当做了斯诺克运动的救命稻草,但问题是,世界斯诺克协会把斯诺克的顶级赛事带入了中国,一并带来的还有世界斯诺克协会历史发展中的保守与死板,这一痼疾也势必影响作为新生力量出现的中国斯诺克大师赛。既然世界斯诺克协会数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必然也需要时间去克服和消化,世界斯诺克协会没有为中国提供一个成熟有效的市场模式和平台,上海大师赛只能从无到有去经营运作。
斯诺克商机:中国
赞助商们眼中的未来
“在英国,我们比赛时只允许在身上贴上两个logo,一个属于赛事冠名赞助商,一个是我们球手自己的赞助商,对于世界斯诺克协会这样的限制,我本身是很不满意的,而在中国,一切都不同了。”“台球皇帝”亨德利在大师赛期间就毫不客气地抨击了世界斯诺克协会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另一位明星球手塞尔比也持同一意见,“在中国,我有自由去签新的赞助商,这可以提高我的收入。”
听上去,淘金已经成为了大师们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在国内缺乏赞助的痛苦,在中国倒是不乏商家去签约远道而来的斯诺克球星。大师赛期间,中国贵人鸟集团一口气签下了11名斯诺克球星,他们包括:奥沙利文、亨德利,以及塞尔比、卡特、马奎尔、马克艾伦、罗伯逊、艾伯顿、马克金、傅家俊、梁文博。贵人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天福表示:“之所以携手世界顶级斯诺克球星群,主要是想借用更多的国际资源。”一跃成为国内签约斯诺克大师人数最多的运动品牌,倡导快乐运动的贵人鸟有理由感到快乐,而这些在比赛之余能够赚外快的球星们同样找到了快乐的理由。
很显然,尽管中国的斯诺克市场并不成熟,但相比于英国本土的一潭死水,世界斯诺克协会和球手还是体会到意外的惊喜。当然,吸引世界上所有的斯诺克球手倾巢而出的并不只是中国的赞助商,大师赛本身地位的日渐重要还是根本原因。亨德利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我们只关注世锦赛、英锦赛和温布利大师赛这样历史悠久的赛事,现在上海大师赛越来越受欢迎,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在这项赛事中有所表现。”较之整个赛季排名赛的萎缩,上海大师赛奖金和积分的逐年提高已经成为球手心目中的香饽饽,从当初25万英镑的总奖金到现在32.5万英镑的总奖金,上海大师赛的奖金数仅次于寥寥几项顶级的传统赛事,7000分的积分也让上海大师赛的积分仅次于世锦赛和英国锦标赛。
(责任编辑: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