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狂进3球,下半场一无所获;主力踢得风生水起,替补却看得如鲠在喉。昨天,国足与爱沙尼亚队一战,暴露出国足目前的一大隐患:缺乏足够的板凳深度。
受邀前来的爱沙尼亚只是“友情客串”,身体强壮的他们被当作亚洲杯小组中乌兹别克的模拟对象。但面对这样一支以年轻球员为主的杂牌军,高洪波并没有掉以轻心,开场便以主力阵容迎战。除了门将位置上曾诚顶替受伤的杨智之外,唯一的变化就是单箭头由杨旭出任而非郜林。
阵容齐整的国足在场面上占据了优势,短短45分钟就噼里啪啦打了对手一个3比0,几粒进球也颇值得称道。杜威在角球战术中的抢点得分属于熟门熟路,于海、杨旭的射门也是边中有效配合的产物。可以说,这套阵容表现不错。
只不过,当众人满心期待国足在下半场再接再厉打出一个超大比分时,他们却“哑火”了。不能不说,人员的调整是直接原因之一。其实,高洪波中场休息时对阵容做的变动并不大——汪强替下杜威,李学鹏替下于海,于大宝替下杨旭。但仅仅只是这样三次换人,却仿佛让球队变了一个大样:场面难看了、组织混乱了,而后防也屡屡出错。
在对付身材高大的前锋时,汪强的确显得有些吃力。李学鹏的上场,是高洪波想给荣昊找一个合适的替补,但他在左后卫位置上少有闪光点,尤其对进攻的帮助很小,传中球基本不靠谱;而被寄予厚望的于大宝显然与队友缺乏默契,欠缺火候,射门机会寥寥无几,恐怕很难胜任单前锋这个角色。相比一场大胜,“新人”们并不出挑的表现,或许会让高洪波更头疼。
用一套阵容打天下,对实力本来不算突出的中国队而言,几乎不太可能,因此“出奇制胜”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场水分十足的大胜,并不值得太过欣喜。反而让人有些担心的是:出征亚洲杯,国足的“奇兵”在哪里? 本报记者 关尹